导语:1955年9月27日,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,授予十位军事干部大将军衔。被授大将的十位军事干部中,有八人是军委委员级的干部,许光达、王树声则是正兵团级干部。
许光达在得知自己拟授大将时就曾主动申请降衔,认为自己的资历、贡献都不如其他的一些正兵团级干部,比如萧克和王震:
对中国革命的贡献,实事求是的说,是微不足道的,不要说同大将比,心中有愧。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,也自愧不如:和我长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勋卓著:湘鄂赣竖旗,南泥湾垦荒;南下北返,威震敌胆;进军新疆战果辉煌。
虽然许光达也为革命做出过许多贡献,但是大将之间亦有差距,他的资历、贡献明显要比其他几位大将虚一些。不过中央在收到他的请求后,并没有应允,而是坚持授他为大将。
其实除了许光达以外,大将徐海东也曾申请降衔。徐海东认为自己在1940年以后就没有参加什么革命工作,所以不该担如此高的军衔,推荐萧克和王震授大将。
这就有点意思了,为何中央坚持授资历不如萧克和王震的许光达为大将呢?许光达有何特殊呢?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许光达和萧克、王震之间的差距
我们唠嗑之前得先了解一下许光达的个人资历,看看他为啥觉得自己不应该被授大将,再看看为啥他觉得萧克和王震比他更应该授大将。
许光达出身贫苦农家,早年就读于许家园小学、高小、长沙师范学院、黄埔军校(五期炮兵科),于1925年入党。
土地革命时期,许光达奉命参加南昌起义(到达时部队已撤离),最高任职为红二军团第17师师长,1932年因伤前往苏联治疗(并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深造),直到1937年才离苏回国。
抗日战争时期,许光达在抗日军政大学担任训练部部长,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、120师独立2旅旅长、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。
解放战争时期,许光达改隶西北野战军,担任第一野战军第三军军长。
建国后,许光达担任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,装甲兵学院院长。
他的这个资历不太符合大将军衔的授衔标准,与其他几位大将相比,相差甚远。所以许光达在申请降低军衔时曾和贺龙表示:我衷心感谢中央军委对我的信任。但与其他几位大将相比,无论德、才、资,均不如他们。
不光是大将,和一些上将比起来也不太出色,至少许光达认为萧克和王震比他强。
光说的话不太明显,我简单拿其他两位将军的资历对比一下你就明白差距了。
土地革命时期,许光达任师长,萧克为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,王震为红六军团政治委员。
抗日战争时期,许光达为独立旅旅长,萧克为120师副师长,王震为359旅旅长(中央候补委员)。
解放战争时期,许光达为军长,萧克为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,王震为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。
建国后,许光达为装甲兵司令,萧克为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,王震为铁道兵司令兼副总参谋长。
有一说一,差距真的有,就连许光达本人都认为萧克、王震的资历比他强很多,所以才三番五次申请降低军衔。但是中央不仅没有同意许光达的申请,还让贺龙做他的工作。
贺龙对许光达的态度
在这里要说一点,有一些人认为许光达装甲兵司令的身份影响到了授衔,认为当时中苏军队合作,中方的装甲兵司令不能矮苏方一头,所以才破格提许光达为装甲兵大将。
在我看来,或许有影响,但是这绝对不是主因。如果特种兵司令的身份能影响军衔,那空军司令刘亚楼、铁道兵司令王震不更应该授大将?
许光达被授大将不是因为特种兵司令的身份,而是出身红二方面军的缘故。要知道红二方面军是红军队伍中的主要力量之一,这是不可忽视的,很多人都认为许光达是以红二方面军的代表的身份授大将军衔的。
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萧克、红六军团政治委员王震都是红二方面军的人,他们其实也能当这个代表,但是贺龙并没有推荐萧克和王震,而是向中央推荐了许光达:
许光达有大革命的经验,有内战的经验,有抗日战争的经验,有解放战争的经验,还有苏联红军的经验,应授予大将。
贺龙的态度很坚决也很明确,红二方面军是由红二军团、红六军团合编的队伍,而且合编是以红二军团为主的,所以红二军团出身的许光达更能代表红二方面军。
红二军团是红军的重要武装力量之一,而贺龙是这支部队的主要创建人、领导人之一。须知贺龙是起义军总指挥,这支部队曾经参加并领导了南昌起义。
在早期的岁月里,红二军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影响力。但是遗憾的是,红二军团的一些高级干部相继牺牲,比如柳直荀、周逸群、贺锦斋、段德昌……
贺龙在做许光达的工作时,许光达曾问贺龙:“如果贺锦斋和段德昌要是不死呢?他们应该授什么军衔?”贺龙回答:“可能是大将。”
许光达的级别、贡献在他二人之下,如果他二人应该授大将,那许光达就不应该授大将,应该比他二人低。至少许光达是这样认为的,所以他想说服贺龙。
但是贺龙不是这样想的,贺龙认为他二人应该授大将,但是二人已经去世,红二军团已经没有人能代表这支队伍授大将了,所以许光达更应该继承他二人的光辉,代表着红二军团。
所以许光达是坚持认为自己不该授大将军衔,但贺龙坚持他应该授予大将军衔。
考虑到红二军团的特殊、贺龙坚持的态度,毛主席以及中央军委的几位副主席经过反复研究、讨论,最终决定授许光达大将军衔。
除了红二军团的特殊性、贺龙的态度以外,毛主席认为许光达不计个人得失,发扬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,主动让衔更应该得到肯定:这是一面镜子!一面共产党员毫不为己、不谋私利的镜子!他将始终成为我党、我军上下的一面很好的镜子!
许光达让衔确实伟大,但是授衔不光是个人的问题,如果因为个人的态度就随便调整授衔的标准,那就会使一些人很难依次评下去。
对萧克、王震的授衔,中央也有特殊的考虑,比如安排萧克为第一上将来镇那些不甘心没有评上大将的人,而王震则是标准的低衔高配,在任职使用上弥补。
盛达优配官网-专业杠杆配资-股票配资策略-券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